banner

专业能力培训

专业能力培训

医疗机构人员能力提升项目

计划及目标受众

中文大学赛马会老年学研究所在2015年至2018年于医院举办培训计划,接触到不同专业的受众。培训计划所包含的议题广泛, 例如有严重疾病对话的沟通技巧、安宁照顾的身体征状管理等。除此之外,本培训计划亦以教学短片,小册子及电子教学的形式等不同的渠道及方法协助教学及计划的推广。

在为期三年的计划里,中文大学赛马会老年学研究所举办了293场教育活动。其中的175场便是为新界东联网的院舍及医院的医护人员所提供的培训,58 场则是为特定专业群组所举办的工作坊及研讨会,另外有18场面向不同持份者的公众论坛,以及42 场为患者与家属举办的简报会。

这些教育活动合共有10,310 名参加者,而当中有728名医生,2,702 名护士, 2,155 名其他医护同工,1,562 名其他专业的参加者,1,642名公众人士以及977 名患者与家属。本报告只节录有关专业人士参加计划后的成效。如想知道更多关于医疗机构人员能力提升计划的资料及数字,请按此参阅详细报告。

研究方法

中文大学赛马会老年学研究所采取了几个不同的研究调查方法去研究培训计划对不同组别的专业人士的影响。为探讨培训计划对医护人员及社会工作者处理与死亡有关的工作时的效能感(以「死亡工作能力」量表测量)的影响,中大研究团队在2018 的2月至6月期间,向新界东联网的院舍及七间医院的医护人员招募调查参加者,并在他们参加本计划举办的讲座、研讨会及工作坊后,以随意抽样方式,向部份人士收集培训后问卷。团队亦以邮寄问卷及网上问卷招募参加者。此外,团队亦向参加了沟通技巧训练的医生及其他课程的护士派发问卷,以了解他们对培训的意见(量性及质性)。在2018的2月至3月期间,研究团队也于5间安老院舍进行问卷调查,向接受培训的院舍同工收集了训练后评估,以了解计划对他们的影响。

计划成果

医护及社会服务同工

团队于2018年访问了614名医护人员及社工,问卷的结果显示,接受较多本培训计划的同工比起接受较少培训的同工有较强的「死亡工作能力」(SC -DWS)。下图可见参加较多训练节数的同工,他们在整体的SC-DWS及其余两项分量表的分数,均比没有参加培训的同工高。

虽然参加者参与培训后会比起非参加者有更高的「死亡工作能力」,但两组的差别的大小在不同的培训类别(题目)中有差异,参加者比起非参加者的能力差距最大的两个培训类别是「征状控制」(参加者比非参加者平均多3.19分)及「安宁照顾入门」(参加者比非参加者平均高2.34分)。

医生

为评估沟通技巧训练对医生的影响,四间医院的医生在接受训练后回答了一份培训后问卷(共20道问题) 。问卷结果显示,参加者在接受训练后对沟通的心理准备显著提升,而各项沟通准备的提升程度由24.6%至40.3%不等(平均值=33.1%),当中对于「与晚期病人及家属讨论照顾目标」的心理准备有最大的改善。另外,参加者认为是次培训对他们的临床技巧发展非常重要 (平均值: 4.35,1分为不太重要,5分为非常重要)。问卷结果亦显示大部分(94.7%) 参加者均表示会向其他人推介本培训计划。最后,85.9%参加者赞同高级医生也应该接受本培训。以下是一些参加者给予本培训课程的评语:

「这个专业培训计帮助我们有效地与家属沟通并减低与他们发生磨擦的机会。」

「这个计划令我得益不少,我尤其欣赏训练中的角色扮演及讨论。」

护士

有98%的参加者表示他们会向同事及朋友推介本计划举办的类似活动。我们亦向参加了培训的护士收集他们对计划的意见,而大部份回应都很正面︰

「题目内容很新鲜,深入浅出,带出本港安宁状况,令我更了解一个人面对死之所遇到的情况。」(急症医院C,晚期照顾系列: 洞悉香港的死亡状况)</ p>

「内容丰富,资料实用,对临床工作很有效用。」(急症医院B,晚期照顾的政状控制)

安老院舍同工

66名曾参与本培训计划的安老院舍同工(超过一半为护士及社工)在训练后接受了评估。 10道有关安宁知识的测试结果显示参加更多培训节数的同工有较好的安宁照顾知识︰参加了三堂培训或以上的参加者平均得分是8.77,参加了两堂培训或以上的平均分是8.65,而只参加了一次培训的参加者的平均分最低,只有7.86。以下是参加者给予本计划的评语︰

「渠哋[院舍同事] 个[晚期照顾慨]意识真系有提升到,渠哋无论refer[病人] 俾我哋啊,同我哋讲番一啲老人家慨情况,渠哋observe到,请我哋去跟进,咁其实呢啲都帮到我哋好多,起码我哋可以有及时慨介入系好重要。」(社工,共参与23次培训)

「同家人慨role系,即系点演绎渠end of life慨client慨病况,可以掌握多啲,同埋讲地准确啲,家人明白多咗慨。至于喺symptom control 方面我觉得俾初初入黎系掌握咗多咗慨。」(注册护士,共参与11次培训)。

安老院舍安宁服务专业能力培训

计划受众

[/ultimate_heading ]

由2016年至2018年,香港老年学会已在36间安老院舍推行安宁照顾计划。学会的安宁队伍已为超过2,000名于安老院舍工作的管理、专业及前线同工提供培训及讲座。除此之外,队伍亦为院舍员工提供了专业咨询,现场支援及指导环节。

计划成果

我们透过评核安老院舍提供纾缓及安宁照顾服务的水平(service benchmarking),并评估受训员工对提供安宁照顾的知识和准备,去了解「安老院舍安宁服务专业能力培训」的成效。香港老年学会研发了一个共30项的标准评估工具,并采用于评核院舍提供安宁服务的水平。评核内容包括院舍提供(1)晚期护理,(2)安宁照顾以及(3)遗体护理方面的表现。评估员于每个项目都会给予0、1a、1b、2、或「不适用」等的评分。评分越高代表表现越好。计划过程中一共进行了三次的评核,分别在院舍参加计划前(基线)、参加计划一年后,以及参加计划的两年后。受评估的院舍(n=11)显示项目评分为”2″(院舍对于该项项目己提供书面指引/政策/程序/机制,并有执行及文件记录)的整体比例由基线的46.6%大幅升至一年后的82.1%,并于计划的两年后维持在83.3%,整体升幅为36.9%。

院舍员工则完成标准化的问卷去评估其提供安宁照顾的准备。问卷覆盖三大方面,包括自愿性(willingness)、能力(competence)及抗逆力(resilience)。计划第一个活动开始时的评估用作为基线,并与计划一年及两年后的重测作比较。共209名院舍员工(76名专业同工及128名前线同工)完成了全部3次评核。结果反映受训员工于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时候,其三个范畴的情况都有明显的进步(p<.01 to p< .001)。参加项目两年后,员工报称在自愿性、效能及抗逆力都分别进步了7.9%、12.2%及5.1%。

社区专业能力培训

计划及目标受众

过去三年期间,为提升专业人士提供全面和人道的安宁照顾的能力,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为专业人士和照顾者提供了一系列的社区安宁照顾专业能力培训。这里包括两大核心项目︰ (一) 为有意发展社区安宁照顾的非政府机构(NGOs)服务管理层而设的领袖培训课,以及(二) 为社区的医护及社会服务专业同工而设的专业培训工作坊。两种培训皆建基于一个涵盖七个安宁照顾效能范畴的「安宁照顾效能框架」。

研究方法

研究团队采用了前后测(pre-post test)或前后及跟进测试(pre-post-followup test)的方式去评估社区专业能力培训对参加者的直接影响 。团队研发了一个量表,去测量参加者提供安宁照顾的信心。该量表与「安宁照顾效能框架」一样,以七个能力范畴所组成。参加者的效能感会以10等级选项作为评核(1=完全没有信心;10=非常有信心)。

另外,我们期望「赛马会安宁颂」的专业培训计划不但能让参加者得益,也能带来一些连锁反应— 培训参加者或会把学得的知识和技能带到身边的同僚,进而为整个安宁照顾的领域及文化带来正面的转变。有见及此,研究团队进行了一年一度、为期三年﹑以医护及社会服务专业同工为对象的网上调查。调查旨在评估社区专业能力培训对医护及社会服务专业同工的长期影响。第一轮调查于2016年4月至6月进行,第二及第三轮则分别于2017年4月至6月和2018年4月至7月上旬进行。受访者主要是来自专业团体、学术和研究机构的医生,护士及社工等专业人士。调查于每年均招募约500名参加者。

成果

培训参加者在安宁照顾效能感方面有明显的进步︰

  • 工作坊参加者(N=894)的整体安宁照顾效能增进了23.4%,七个安宁照顾效能范畴均有显著进步。 966名参加者回应了工作坊满意度调查,当中85.8%对工作坊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
  • 至于领袖培训课程的参加者,领袖们(n=32)在整体安宁照顾效能方面提升了31.6%以及在领导能力方面提升了47.5%。以上的转变都是在统计学上显著的。完成计划6个月后,领袖们仍能保持在这两方面的显著进步。

对社区医护及社会服务专业同工逐渐呈现的影响︰

  • 网上问卷结果显示,社区的医护及社会服务专业同工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在整体安宁照顾效能方面进步了3.1%。至于在「症状处理」方面,受访者由2016到2018年期间的效能感持续上升。而在「晚期照顾决定」及「社区安宁照顾」的效能感则于2017年显著上升,然后在2017到2018年期间保持平稳。
  • 在299名曾听过「赛马会安宁颂」计划(2018年度问卷)的受访者中,满意整体计划的占78%。另外,分别有80%及73%的受访者认为计划「有助提升专业人士提供安宁照顾的能力」,以及「计划有助提升公众对安宁照顾的意识」。
  • 调查结果也显示,对安宁照顾工作者而言,安宁照顾效能感,分别与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意义之间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轻微至中等),但与工作压力则有反向关系。这可能意味着,提升医护及社会服务专业同工的安宁照顾效能感,或能改善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有意义程度,同时减少工作压力,能为安宁照顾领域提供更得力及稳定的人力资源。

总结第一期计划的工作及第二期计划未来方向

  • 专业培训计划为在医院工作的不同专业同工带来多层面的正面的影响,包括同工对于安宁照顾的态度,知识及技能。接受本计划更多的培训节数让医护及社会服务人员拥有较佳的死亡工作相关的自我效能。医生接受沟通技巧培训后,在沟通技巧方面的准备更充足。护士认为培训资料丰富及实用,增进他们对晚期护理服务的知识,且欣赏经验分享﹑技巧示范及影片播放的部分。安老院舍人员表示很高兴有机会学习跨学科知识,减轻了对死亡的忌讳,亦表示与同事﹑病者及家庭的沟通有所改善。从这三年培训的工作成果及经验,我们累积了宝贵的知识。这些知识指引未来的工作策略,并为改进香港未来的晚期护理服务奠下基础。
  • 安老院舍的专业能力培训有效地装备安老院舍提供安宁照顾予其院友。特别地,香港老年学会举办的训培课程明显改善了院舍员工提供安宁照顾的能力﹑自愿性,及抗逆力。
  • 专业社区领袖培训课程和专业培训工作坊均行之有效。领袖们在全部安宁照顾效能及领导能力方面有明显的进步,两方面的提升都有助未来安宁照顾的发展。这方面的能力提升在计划完结后6个月仍能得以维持。专业培训工作坊的参加者一致地在各项安宁照顾效能有明显的进步(23.4%提升)。这些结果亦显示以七大范畴的「安宁照顾效能框架」为蓝本而发展的专业培训工作坊已走上正轨,而此效能框架亦有助辨识社区医护及社会服务专业同工的培训需求。
  • 从网上调查可得知,安宁照顾培训带来的连锁效应逐渐浮现,对广泛医护及社会服务专业人士的各项安宁照顾效能范畴带来不同程度的正面影响(由2016年至2018年整体效能提升了3.1%)。计划对各效能范畴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一个可能性是,间接的连锁效应对于专业人士们较不熟悉的能力范畴能带来较大的影响。其实明显改善的三个效力范畴(症状处理、晚期照顾决定及社区安宁照顾)都在基线问卷(2016)中录得最低的效能感。
  • 在不同的服务单位,医护及社会服务专业人士亦有机会接触面对临终或死亡的受助人。故此,基本的安宁照顾知识及技巧对每位在不同机构工作的医护及社会服务专业人士也是必须的。参与了第一期计划举办的专业能力培训计划的医护人员、安老院舍同工及社会机构的同工均表示他们对安宁照顾工作的信心更大。可是计划的专业培训对非参加者的安宁照顾效能的影响较弱,而且对一些专业人士有基本认识的效能范畴的影响力更细。因此在第二期的计划,我们不单止要继续强化在医院,院舍及社区内直接的培训,更要发展形式多元化的培训课程,以网上教材把知识带到更多的专业人士面前,并透过工作坊传授较深层次的技巧。
[/vc_row]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