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知识与技术转移

知识与技术转移

计划简介及受众

为增强公众对安宁照顾的理解,将安宁照顾的积极影响传播到社区各个层次,「赛马会安宁颂」计划不仅通过公开讲座和参与性活动,还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报纸、广播、流动应用程式(app)和网站等渠道,向公众提供安宁照顾教育、宣传安宁照顾理念。为了了解这些努力对公众产生的影响,我们在「赛马会安宁颂」计划的不同阶段展开全港性的社区调查。公众非常踊跃地参与了「赛马会安宁颂」所举办的活动,  例如: 有大约29,025 参加者参与了不同的公开讲座和参与性活动、超过350,000的公众人士经由社交媒体平台、报纸、广播、流动应用程式(app)和网站等渠道浏览了有关资料。

研究方法

「赛马会安宁颂」计划委託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进行三轮(3-wave)的全港性电话调查。是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为18岁以上居住于香港各区及能说普通话, 英语及广东话的广大市民。 第一轮调查于2016年1月至3月完成,第二和第三轮的调查分别于2017年4月至5月和2018年7月至9月进行。在每次调查中,我们访问约1,500人,询问他们对于安宁照顾的知识、态度和偏好,并分析公众看法于过去三年的转变。

研究結果

认知

总括而言,在过去三年间,公众对于生命晚期照顾服务有关名词的意识有所提升,特别是对于「安宁照顾」这一词的认知及其服务元素更稳定地续年提升,而对于其他数相关名词亦有所改善。 当比较2016及2018的问卷结果:

  • 我们发现有听过以下6个名词的受访者百分比显着增加︰「安宁照顾」(上升30%)、「纾缓治疗」(上升21.3%)、「不作心肺復甦」(上升13.3%)、「预设医疗指示」(上升67.6%)及「善别服务」(上升36.3%)。纵使「安宁照顾」一词越来越为人所知,但于2018年仍多达60%受访者不曾听过「安宁照顾」。
  • 另方面,有听过「善终服务」及「哀伤辅导」的受访者分别下降了4.5% 及20.4%。
  • 调查员解释了「安宁照顾」的意思后,便问受访者「你觉得安宁照顾包含些甚么服务?」,回答「不知道」的受访者,于2016年时每5位当中约2位(38.7%),不过这个百分比每年下降,2017年为34.1%,到了2018年只有约30%受访者对安宁照顾的服务元素完全没有概念。
  • 在2018年的调查问卷中, 我们增加了数项对「预设照顾计划」的理解及态度的问题,并发现只有8%的受访者有听过「预设照顾计划」。

态度

公众并不认为医院是安宁照顾场所的唯一选择,公众普遍支持社区安宁照顾

  • 受访者在2017及2018 的调查中被问到他们认为最适合提供安宁照顾的地方。 在2017年, 有51%的受访者认为医院最为适合, 14% 认为家中最适合,17% 选择安老院舍,而18%选择其他地方,包括社会服务机构。2018年的答案分佈跟2017年相近,医院佔48% (每6名受访者中里的3名),家中佔19%(每6名受访者中里的1名),安老院舍是15% (每6名受访者中里的1名),而12%则选择其他(包括社会服务机构)。 值得留意的是,在2018年认为家中最为适合的受访者有上升的趋势。
  • 此外,三轮的调查反映每年均有超过80% 受访者支持在他们的家附近兴建社区安宁照顾设施,而支持的百分比有续年上升的趋势。
  • 三轮的调查均有约3/4 受访者支持他们的邻居在家中接受安宁照顾,同时,虽然支持邻居选择在家中过世的受访者比前者较少,但三轮调查的结果均过半数支持。
  • 以上结果显示市民大众在选择接受安宁照顾的地方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取向,而当中他们亦会考虑于社区接受安宁照顾。为了推广在安宁照顾里的自主及选择权,社会需要发展社区安宁照顾,让社会大众的意愿得到尊重。

市民大众期望全人的安宁照顾,同时兼顾患者对医疗及身心社灵的需要

  • 当被问及他们认为安宁照顾里包含甚么服务元素,三轮调查中受访者的首5位的回应里均包括了身心社灵的需要。
  • 在过去三年的调查,认为安宁照顾里应包括「灵性关顾」及「医疗护理/支援」的受访者百分比有显着上升趋势。另外,提及「住院」的受访者由2017年的10.8% 下降至2018年的6.2%,而同一时间,提及「家居照顾」的受访者百分比则明显增加(10.6% (2016) vs 22.1% (2018)),反映出大众对社区安宁照顾的新需求。

参与动机

公众对安宁照顾的抗拒减少,更愿意考虑安宁照顾相关服务

  • 当被问及假如患上末期疾病,会否接受一些晚期照顾时,2018年的受访者中,超过80%会接受安宁照顾和设立预设医疗指示,并有75%会为自己决定在哪儿离世。观察过去三年的转变,表示「不接受安宁照顾」,「不设立预设医疗指示」,及「不决定去世的地方」的受访者分别在2016及2018年期间分别大幅下降了33.2%, 22.9%及48%。

公众更有兴趣参与安宁照顾教育活动

  • 调查结果亦显示,更多的大众市民有兴趣参加安宁照顾的教育活动。当被问及将来会否参与关于安宁照顾的教育活动时,表示「会」的参加者百分比从2016到2018增加了34.7%。

总结第一期计划的工作及第二期计划未来方向

  • 三年的全港性电话调查的结果显示,公众对于与安宁照顾相关的名词,以及安宁照顾的服务内容的认知都有所提昇, 特别是对于「安宁照顾」一词的认识更稳步续年上升。在态度方面,三年的调查均明确显示大众的主流意见是支持社区安宁照顾服务的发展。再者,大众期望安宁照顾的地点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安宁照顾不应只在医院内提供,亦应在不同的社区单位内提供。最后,调查结果亦显示抗拒安宁照顾和预设医疗指示的受访者百分比在过去三年大幅减少,另边箱,有更多公众人士有兴趣参与有关安宁照顾的教育活动。这些结果印证了在过去三年间,公众对安宁照顾的知识﹑态度及参与动机同时出现正面的改变。
  • 在计划的第二阶段, 我们将会继续举办公众教育活动去提昇公众对安宁照顾的意识。总括而言,及后的公众教育活动将会集中于三个方向︰(一) 继续增加安宁照顾相关名词的曝光率,(二) 教育公众现有社区安宁照顾服务,及其如何获得服务;及(三) 透过教育活动引发社区及大众对安宁照顾的议题有更深入的讨论。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