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第一階段計劃成果

第一階段計劃成果

「賽馬會安寧頌」計劃由多層次的介入構成,每個元素各有特定的服務對象,包括醫護及社會服務的專業人士﹑安老院舍的院友及其家屬﹑居家的晚期病患者和家屬﹑其他與社區安寧有關的社區持份者﹑義務工作者以及一般市民大眾。為了全面了解「賽馬會安寧頌」第一期計劃(2016-2018)在各層面的成效及影響,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採用了量性和質性研究並重的混合研究(mixed-methods research)方式進行計劃成效檢討。透過研究結果,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到本計劃核心元素的有效性,還能確保可持續發展。

團隊對五項「賽馬會安寧頌」計劃的五個核心項目的服務對象進行成效研究︰

1. 專業能力培訓

計劃向不同服務系統的醫護和社會服務專業人士提供專業培訓。在社區內,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為醫護和社會服務專業人士提供安寧照顧的能力培訓,課程著重強化和增進學員對安寧照顧的態度﹑認知﹑和技能。在安老院舍內,香港老年學會(HKAG)透過「安寧在院舍」計劃,為院舍內不同職級的同工提供系統化的密集培訓,致力提昇院舍整體提供安寧照顧的能力。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則與醫院管理局合作,於新界東聯網轄下的醫院推行安寧服務培訓,為醫護人員提供一系列的講座並設計電子教材,以培育醫護人員提供安寧照顧的能力。成效研究會檢視參與培訓的專業人士提供安寧照顧的能力改變,並探討計劃推行以來對一般醫護及社會服務專業人士對提供安寧照顧的影響。

2. 安寧在院舍計劃

香港老年學會的「安寧在院舍」計劃同時服務院舍內的晚期病患的院友及其家屬,改善他們的晚晴生活質素。香港老年學會成立的地區安寧服務支援專業團隊,支援參與計劃的院舍,並與醫院社區老人評估小組合作,為晚期病患的院友提供安寧照顧。成效研究將會探討本計劃對改善晚期病患院友的生活質素,及減少不必要的入院的效能。

3. 社區安寧照顧計劃

四個計劃合作夥伴,包括基督教靈實協會、香港復康會、聖雅各福群會,及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推行了四項基於不同服務模式的創新性社區安寧照顧服務。社區安寧照顧計劃旨在開創一些新的服務,令社區機構有能力提供安寧照顧服務,彌補醫院目前在社區安寧照顧服務方面的不足,最終提高居家的晚期病患者、他們的家屬和照顧者的生活質素。這些計劃均與醫院和一些社區協作單位合作,透過醫社合作模式提供服務。成效研究旨在了解服務使用者,包括患者和其家屬,他們的生活質素,對服務的滿意度,以及患者的醫療服務的使用情況。另一方面,計劃檢討也調查了其他持份者對計劃的滿意度,這些持份者主要是為院舍及社區安寧照顧計劃作服務轉介的服務機構和醫療團體。

4. 義務工作者能力培訓

社區安寧照顧計劃重要的一環是義務工作者的能力培訓。四個社區安寧照顧計劃的合作機構連同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共同招募及培訓社區義工,務求讓他們成為有能力支援晚期病患者及家庭的一員。成效研究主要了解培訓及參與服務,能否有效地提昇義工在提供安寧照顧的效能感,以及對義工自身的影響。

5. 知識與技術轉移

知識與技術轉移由所有計劃的合作夥伴共同進行,旨在透過多元化的公眾教育活動去提高大眾市民對安寧照顧的意識,並促進社區討論有關晚期照顧的議題。研究團隊通過年度的公眾調查,持續評估公眾人士對安寧照顧的認知和態度上的變化。

images
A A A